奇异果体育app从社会文化视角解读中国的环境问题但对于太湖来说,缺水并不是唯一的伤痛,就在旱情发生前,太湖正困于水污染问题。旱涝、水污染等环境问题已经衍生为社会发展的次生焦虑,最终我们将为此付出怎样的代价?
我们周围发生的洪涝灾害、环境污染事件,最终无不以社会事件的面貌而告结束。陈阿江的新著《次生焦虑太湖流域水污染的社会解读》既是讲环境问题,也在讲社会治理问题。他将中国追赶现代化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性焦虑称为“次生焦虑”,认为次生焦虑是中国环境问题和其他社会问题的社会文化根源。
陈阿江对太湖流域水污染问题的关注已有15年的时间。正如作者自己所说,水污染事件的频发不但证实水污染治理效果不佳,也促使他思考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太湖流域边治理边污染?为什么久治不愈?
这种现实关怀促使他以扎根田野的精神,从更广的视野和更长的时间段审视太湖流域的水污染问题。如今,围绕环境污染问题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但具有创建性的著述并不多见奇异果体育。《次生焦虑》第一次从社会文化视角对日益频发的环境问题进行了系统解读,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太湖流域是久负盛名的江南鱼米之乡,也是名闻遐迩的富庶之地。然而,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浪潮中,这个秀丽的江南水乡已经不堪重负,陷入了严重的水污染困境。2007年的太湖蓝藻事件奇异果体育,从实践层面回答了巨额资金治理太湖水污染的成效。如今,太湖流域水污染治理问题依然不容乐观。
水污染实质是一种“社会病”。陈阿江对此有精辟的比喻:太湖水污染的问题,与人类的肥胖症相似,也是社会病。如果把太湖流域比作一个人,那么太湖就是胃,流域的河网就是床,肠胃的消化能力基本上是稳定的。在传统农业社会,所食之物与肠胃的消化能力基本平衡,工业化启动以后奇异果体育,人们给肠胃的东西太多,它们消化不了,平衡失调,太湖便开始肥胖。
当前,在社会科学中,很多研究者缺乏学术自信,动辄以西方的理论框架分析中国的问题,并力图证实西方理论在中国社会的解释力。当然,这并不是说,要抛弃西方理论,但我们需要清楚地知道,西方理论的诞生有其特定的时空背景和社会文化环境,未必适合中国本土实际,直接以西方理论解释本土案例存在很大风险。
《次生焦虑》的难得之处便在这里,作者没有套用西方理论,而是在经验研究基础上建构了富有本土特色、能够解释中国社会的学术概念和理论框架。这关乎本土环境社会化学的理论建设,也是对当前中国社会学界呼唤“理论自觉”的最好回应。
在《次生焦虑》中,作者用“利益相关者”的视角分析了水污染事件中,主要利益相关主体力量失衡所造成的社会和环境问题。“文本规范”与“实践规范”分离,因此法律形同虚设,致使水污染“一泻千里”。
在“外源污染”之外,更次生了“内生污染”,这解释了水污染的社会文化逻辑,甚至已经显露出从“环境污染”到“精神污染”的社会病理。在治理中,作者分析了“运动式治水”、“技术式治水”和“地方主义式治水”三种方式,批评了当前的水污染治理思路。
作者从宏大的历史背景中揭示了包括水污染在内的环境问题的社会文化根源。作者以社会学家韦伯的“新原生焦虑”理论为基础,将中国在追赶现代化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性焦虑称为“次生焦虑”,他认为中国社会的次生焦虑是中国环境文化和其他社会问题的社会文化根源。
《次生焦虑》旨在解决“水污染中的科学认知问题”,事实上也为我们提供了治污良策。在作者看来,治污如同治病,如果情况不清,处方无效,治理效果就可想而知。所以,作者希望首先能从社会文化视角解释水污染问题。
“从源头上讲,污染是因为人的不当行为产生的。所以,技术治污必须纳入社会治理的框架内。”作者认为,太湖流域的水污染治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全民共同努力,并存有耐心,不能一蹴而就。
但是,在治理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处于“焦虑”的状态中。一方面,社会公众期待清水碧波早日再现,这反映了公众对于水污染治理效果的严重不满。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的焦虑心态更为明显。
1990年以来,政府部门纷纷提出“2000年实现太湖水变清”等宏伟目标。当前,也有地方政府提出“用10年时间从根本上解决太湖水污染问题”的口号。殊不知,太湖水污染涉及生态系统问题,一旦系统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其修复和治理需要更长的时间。以英国泰晤士河为例,其治理前后花了150年时间。
“10年根治太湖水污染”是漠视生态规律的行为,也是急功近利的政绩观念作祟,无益于从根本上治理水污染问题。事实证明,空有文山会海式的宣讲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只能造成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
水污染乃至任何一项环境问题的治理都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有大量资金投入,也需要民心民力的投入。不仅需要环境技术,更需要各种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的配合,同时还需要文化调适。政府若把各方力量组织起来,形成合力会更有希望。
13988888888